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培育研讨活动在海门市新教育小学举行
2019年11月11日至12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赴海门市新教育小学组织开展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培育研讨活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董林伟,以及蔡守龙、宗锦莲、李俊、张为民,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杰,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吕亚梅,海门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新海,副局长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陈杰院长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资助、自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培育对象主持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海门市相关学校科研骨干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11日下午首先进行的是江苏省重点课题成果鉴定活动。“区域推进乡村教育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普教重点自筹课题。课题主持人之一倪强副局长从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及阶段性成果、研究结论四个方面作了结题报告。接着,许新海局长基于海门城市化给乡村教育带来的系列问题,从海门乡村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区域推进乡村教育品质提升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行动促进乡村教育内涵提升等维度出发,对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深入阐述。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在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实践中鲜明的时代性。专家组认为这是一个全景式、全域式、全过程式的区域推进项目,从内涵切入,融入思想与行动,通过资源的优化、机制的创新,让乡村教育在新教育引领下举措得以落实、品质得以提升,体现了几个层面的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质量与公平结合、制度与人的融合。课题成果非常丰富,具有推广与借鉴的价值,至于乡村教育品质提升的评价维度与效度还可进一步研究。
接着进行了第四届江苏省精品课题后续研究研讨。江苏省特级教师、新教育小学校长仇丽君以“基于现代学校发展需求的‘理趣课程’研发与实施研究”为题进行了课题汇报。该项课题从学校未来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学历证书”即“课程证书”的观点。从“理”与“趣”的概念出发,深度解读了课程的核心概念。并从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等方面更为具体地阐述了“理趣课程”的内在结构,提出“理趣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不断更新等一系列观点。
11月12日上午,在精品课题研究课观摩活动中,六位老师执教了展示课。新教育小学曹亚男老师的儿童哲学课《自由,是什么》精彩纷呈,蕴含哲思,师生共创自由之诗,是一堂体现师生哲思的深度课堂。新教育小学施剑老师执教了数学绘本课《蜘蛛和糖果店》,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概率和统计之间的关系,也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新教育小学俞丽美老师执教了小古文《守株待兔》。孩子们自主探究,学文言文得法,读辩说中悟道,享受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海安实验教育集团的陆晓林老师和三(5)班的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在陆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充分探索了平均数的奥秘。海门市东洲小学的樊健老师带着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我们长大了》的青春期教育课。课堂融入精彩的微课片段,结合真实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和讲解。海安市明道小学的王玉东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突破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念,逐步深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